2024世界智能制造大会

时间:2024年12月20-22日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新闻中心 大会动态

论道工业智能体:如何定义?

发布时间:2025-08-19
来源:中国电子报
作者:中国电子报

当前,工业智能体成为学术界和产业界的研究热点,国内外诸多企业纷纷展开了相关战略布局。近日,《中国电子报》组织召开工业智能体创新发展座谈会,邀请产业界代表共同探讨工业智能体创新发展路径、挑战与机遇。本报将从四个方面呈现此次座谈会内容,也欢迎有识之士留言,参与“云讨论”。



01
工业智能体应该如何定义?

赛迪研究院信息化与软件产业研究所人工智能研究室主任 王宇霞

无论是通用智能体还是工业智能体目前尚无统一概念。回顾智能体发展历程,最初可能指具备一定自动化控制的实体,而当代智能体则是以大模型为核心驱动,具备自主感知、学习、适应、决策和执行能力的智能系统。从广义上看,它可以涵盖“软”“硬”两块:“硬”智能体涉及具备物理实体的产品,如具身智能、自动驾驶汽车、智能装备等;“软”智能体是数字世界的软实体,是未来数字生态的神经中枢,也是“硬”智能体的核心驱动和大脑。

杭州炽橙科技副总经理、首席运营官 韩鹏

工业智能体不是简单的大语言模型应用,而是重新定义生产力基因的系列AI工具集,是机器学习、强化神经网络等的集合,是以大模型作为“脑”,工业知识为“心”,具体执行控制为“手”这样一个三位一体的智能系统。

爱动超越人工智能科技总经理 高志勇

我们认为工业智能体并不是全新概念,以前机器学习时也有相应的Agent(智能体),但结合大模型后,它会成为重要“粘合剂”,能整合ERP、生产制造、大模型/小模型、工业机理模型等,特别适合垂类领域的创业企业和中小企业。


02
智能体与大模型的区别?

赛迪研究院信息化与软件产业研究所人工智能研究室主任 王宇霞

大模型是我们提问题,它被动响应,并生成内容(传统软件多是执行指令);而智能体可以理解人类意图,自动拆解任务、做出决策,且最大特点是能调用、使用工具,推动人工智能从生成式阶段进入代理式阶段。正如黄仁勋将人工智能划分为“感知式、生成式、代理式、与物理世界交互”这几个阶段,大模型属于生成式阶段,智能体则到了代理式阶段。


03
工业智能体与通用智能体的区别?

赛迪研究院信息化与软件产业研究所人工智能研究室主任 王宇霞

工业智能体专为工业生产制造设计,具备自主感知、认知、决策和学习能力的软实体或软硬一体系统。与通用智能体的区别在于,它不仅涉及IT技术,还融合工业知识图谱、工业机理等多领域知识,并实现了从预设编程、机械响应向自主决策、动态自适应的跃迁。

具体来看,传统的工业控制系统严格遵守预先编写的规则和程序,功能都是工程师一行一行代码写进去的,不能自主适应新任务,因此仅能机械响应,缺乏对外界意外情况和动态环境的灵活应对。而工业智能体能够理解高层次语言和自然语言指令,彻底改变了人机交互方式——无需人工逐步点击、操作软件,只需下达命令即可直接交付结果。同时,它能拆解任务、调用工具,如子软件、外部数据源,还可以通过多智能体协同,实现人类以自然语言交付任务、智能体完成后交付结果,这是其与自动化系统的核心差异。若将工业大模型比作“发动机”,那么工业智能体就是能在工业场景中自主行驶、功能完备的“汽车”。


World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Conference
2024

2024世界智能制造大会

Nanjing · China

December 20-22

参会报名
注册入口

专业展览
观众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