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泰思(中国)复合材料有限责任公司
科泰思数字化设计与交付智能工厂通过集成SAP ERP、BAS及IoT技术,构建了高效协同的数字化生产体系。项目建设周期12个月,实现生产周期缩短20%、能耗降低15%、不良率下降10%,年化收益超200万元,投资回收期仅2.5年。

采用数字孪生与AI优化:实现设备预测性维护(准确率90%)和工艺动态调整;采用模块化设计,通用设备占比80%,适配性强,可快速复制推广;具备行业标杆价值,为制造业智能化转型提供低成本、高效益的标准化解决方案。
为推进生产数字化转型,科泰思通过车间、工序、设备与系统的深度集成互联,构建智能化生产管理体系,实现数据高效流转与精细化管控。重点打通计划与执行层数据链路,提升ERP指令下发效率及生产反馈实时性,优化流程协同;对生产环境(温湿度、洁净度等)及关键设备能耗状态进行实时监控,支撑能效分析与预防性维护。
(一)构建智能化管理平台,优化生产流程
引进SAP ERP 系统,打通销售、生产、库存等核心业务环节,实现数据实时联动;基于智能算法优化生产计划,形成柔性化、高效率、低库存的生产模式,提升市场响应速度;通过ERP 与 MES(制造执行系统)集成,确保生产指令精准下发,减少人工干预,提高执行效率。

(二)设备智能化监控与能源精细化管理
部署BAS(楼宇自动化系统),实时采集生产环境数据(温湿度、洁净度等),确保工艺稳定性。对关键设备进行IoT 联网监控,实时分析运行状态、能耗数据,实现预测性维护,减少非计划停机。通过优化电力、压缩空气等能源使用,降低生产成本。
(一)核心成效
生产效率显著提升:通过智能排产与自动化协同,生产周期缩短20%,产能利用率提高25%。运营成本大幅降低:依托能源管理与预测性维护,年能耗减少15%,设备维护成本下降30%。产品质量持续优化:工艺参数AI动态调整,产品不良率下降10%,客户投诉率降低40%。

(二)技术亮点
物联网(IoT)与AI融合:设备实时监控+大数据分析,预测性维护准确率达90%,故障停机减少50%。模块化标准化设计:通用设备占比超80%,定制开发成本低,同类企业复制部署周期缩短60%。
(三)行业价值
可复制的智能转型范例:已验证在汽车零部件、电子制造等领域的跨行业适用性;快速投资回报:项目ROI周期仅2.5年,年化收益超200万元,经济效益与战略价值双赢。
科泰思项目以“低投入、高效益、易推广”为核心竞争力,为制造业智能化升级提供了标杆实践。
(一)系统协同难点
初期ERP与车间系统接口标准不统一,导致数据交互延迟,需提前规划数据协议;
(二)设备兼容性
部分老旧设备需加装传感器才能接入BAS,增加了改造成本,未来选型应优先考虑IoT兼容性;
(三)人员适应度:操作习惯变革需配套培训,避免因系统复杂度影响落地效率。
总结:智能工厂建设需以数据驱动为核心,兼顾技术可行性与实施成本,分阶段稳步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