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世界智能制造大会

时间:2024年12月20-22日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新闻中心 媒体报道

智能制造迈入深水区 ,人才创新培养是关键

发布时间:2022-11-24
来源:新江苏新江苏·中国江苏网讯
作者:黄泽文

新江苏·中国江苏网讯(记者 黄泽文)推进产业“智造”转型升级,人才是关键。11月24日,2022世界智能制造大会“智能制造产业人才论坛”在南京召开。来自国内外学界、业界多个领域的专家学者相聚一堂,共同探讨智能制造产业人才培养路径和模式创新,为走出世界智能制造管理与工程技术人才培养的新路出谋划策。

从制造到“智造”,路还有多远?中国科协智能制造学会联合体秘书长、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原常务副理事长张彦敏介绍了我国智能制造业人才包含的范围。他提出,智能制造人才培养应当实现学校教育、企业培训、社会普及全覆盖。“智能制造的知识体系极为复杂,智能制造人才培养要面向所有学生,不光是工科,理科、文科也可以。”张彦敏认为,“智能制造人才培养重点在企业,特别是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在学校是无法培养的。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工厂车间等地仍是智能制造转型的‘主战场’。”

作为制造业企业,如何“破局”人才困境?e-works数字化企业网CEO、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智能制造专家委员会委员黄培围绕当前制造业企业“招工难”等一系列严峻挑战,深入分析了制造企业对智能制造人才的渴求。他介绍了智能制造人才所要掌握的知识结构及企业培养人才的几种方式。“企业可以通过产学研联合培养、建立企业大学、打造学习型组织等方式来提升员工的数字化素养。用灵活的学习方式,充分借鉴外部实践,将学习力转化为行动力。”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宁波均普智能制造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区首席技术官Stefan Amanm介绍了德国智能制造人才培养模式并分析了均普智能在德国和中国的人才获取路径及职业发展规划。“与中国教育体系不同,德国学生中学毕业后便可选择进入职业预校走学徒职业教育道路,或选择行业领域专科预校,进入应用技术大学再深造。”他还介绍了均普智能的“新型学徒”项目和实习培养项目,规划了从新人“小白”到机械设计工程师的学习路径。

人才培养需不断实践,更需借助平台优势不断优化。菲尼克斯电气中国公司副总裁兼智能制造公司总经理邓晓巍解读了数字化转型背景下的智能制造人才培养。“数字化带来的改变是不可逆转的趋势,我们要积极拥抱数字化转型,培养智能制造要求的人才。”

跟上数字化转型的时代步伐,需要“摸着石头过河”,更需抓住“政策红利”。在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华东分院智能制造中心副主任叶宣辰看来,过去十几年,国家释放了三波“政策红利”,而数字化意识导入、数字化技术升级、数字化业务重塑则是制造业实施数字化转型的三件先决条件。“我们把它看作是三块‘过河石’。抓住三次‘政策红利’,踩上三块‘过河石’,就跟上了数字化转型的时代步伐。”

编辑: 黄泽文

来源:新江苏·中国江苏网


World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Conference
2024

2024世界智能制造大会

Nanjing · China

December 20-22

参会报名
注册入口

专业展览
观众报名